在遼寧省海城市65547部隊家屬區內,有一支擁有70多名女性志愿者的愛心公益團隊,這些志愿者來自不同的地方,她們有下崗工人、人民教師、醫生護士……在這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軍嫂。 軍嫂張曉秋就是這個團隊的創建者之一,7年來,她們奉獻愛心累計捐獻30多萬元,用無私的付出將愛心的種子播撒到全社會。如今,張曉秋帶領的“軍嫂愛心小屋”已成為海城公益團隊的一個亮點。
1.“軍嫂愛心小屋”成立
“軍嫂愛心小屋”是張曉秋與同為軍嫂的姐妹們自發組建的一支愛心團隊,團隊的創建源自于姐妹們聽到的一個故事。 2009年,張曉秋和幾位在部隊探親的軍嫂聊天,一位做教師的軍嫂含淚向大家講述了她所在班級里一個貧困孤兒的故事,大家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決定去幫幫孩子。很快,她們為孩子送去了嶄新的棉衣、書包以及其他學習用品。在這個過程中,幾名軍嫂深感團結一心的強大力量,為了把獻愛心的行動堅持下去,張曉秋和她的軍嫂姐妹們一致同意成立“軍嫂愛心小屋”。
“軍嫂愛心小屋”從成立之始就承載了無窮愛心。為了做公益,張曉秋帶領軍嫂們捐款、捐物,籌集善款,不斷去幫助社會困難群體。
2013年8月,張曉秋從電視上看到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口前鎮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便組織“軍嫂愛心小屋”的姐妹們為南口前鎮中心小學40名孩子捐贈書包、字典、本、筆等學習用品。 張曉秋說,被資助者們渴望的眼神,牽動著軍嫂們的心,每次看到這樣的眼神,她們都在想,再苦再累也要把愛心公益事業堅持下去。
2.一份份愛心 從這里傳遞到四面八方
“軍嫂愛心小屋”成立之初,這支團隊的活動場只是一個借用的廢棄車棚。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團隊的善行活動堅持了四年,一份份愛心,從這里傳遞到四面八方。正是張曉秋和姐妹們的這份執著,感動了許多人。后來,部隊領導專門為她們找地方,支持她們開展公益事業。 在張曉秋的帶動下,“軍嫂愛心小屋”不斷發展壯大,軍嫂們用點滴愛心不斷傳播著正能量。
由于做公益需要資金,張曉秋便帶領“軍嫂愛心小屋”的軍嫂們通過做手工產品銷售的方式一點一滴積攢善款、籌集郵費。夏天,她們去撿桃核,剝好晾干后賣給做工藝手鏈的商店,她們的手經常剝出了血。
3.“我會在公益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3.愛心在傳遞,“軍嫂愛心小屋”里有位大姐,每次團隊公益活動都參加,有的時候她一次捐款就達2000元,捐獻的衣物大多也都是新的。 張曉秋的愛心行動不僅影響周圍的人,她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做公益活動,丈夫是她堅強的后盾,女兒也常把壓歲錢拿出來給貧困生買學習用品。 在“軍嫂愛心小屋”,記者見到了張曉秋的女兒沈筱松,每年寒暑假,沈筱松都會趕來幫媽媽做點事情,她說:“媽媽剛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委屈,因為她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陪別人幫別人了,長大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她擁有一個博愛的胸懷。” 面對大家的贊譽,張曉秋說:“我們是軍人的妻子,就應該比大家多付出一些,我們不圖名不圖利,只希望能盡微薄之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幫助他人,才能快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