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都是危重癥患者,他是ICU的主任,每個早上無論刮風下雨,你都能看到他早早來到ICU查房的身影,每天晚上不論多晚下班,他也絕不忘記再巡視一遍病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他對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病情都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因為他想更好地守護他們的生命。
有人說,ICU的大門就是一道生死之門。的確,在這里,病種復雜,病情變化快,生死逆轉有時只是瞬間的事,沒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和嫻熟的搶救技能,根本無法勝任ICU的工作。對此馬延全有深刻的認識,他利用一切業余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危重病學,及時捕捉國內外的學科發展最新動向,并帶領全科室堅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每周一課、每月一考、每季一練,遇到疑難病例,就組織全科交流討論,有效地提高了救治能力.
2012年8月,一名年僅21歲的男孩,因車禍造成顱內多處挫傷、出血,生命體征嚴重紊亂,送到ICU時已形成腦疝命懸一線。馬延全帶領同事們全力搶救,脫水、止血、腦保護、腦脊液置換、機械通氣、腸內腸外營養支持、防治并發癥……全套救治手段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及時穩定住了男孩的生命體征。
為了能把這個年輕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馬延全守在病床旁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第21天,男孩終于有了反應,一個半月后,男孩的神志終于清醒了,當他微弱地叫了一聲“媽媽”時,男孩的母親“噗通”一聲跪在了馬延全的面前,感激地說:“你們救了孩子的命,更救了我們一家人!” 在與“死神”抗爭的過程中,有責任也有壓力,有希望也有風險。 2012年11月,一名72歲女性患者,因心衰、肺部感染被上級醫院宣判了“死刑”,轉送回遼河油田總醫院準備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然而經過仔細查體后,馬延全發現,老人胸腔大量積液合并心衰才是危及生命的病因。 于是他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耐心講解病情和治療方案。最終馬延全帶著希望和壓力,冒著失敗甚至是成為被告的風險,為患者進行了雙側胸腔引流、氣管切開,給予強心利尿劑。經過一系列精密的診治和細心周到的護理,一周后,老人逐漸清醒了,思維完全正常了。家屬感激地說:“被宣布死亡的患者你們居然能救活,水平太高了!”馬延全也長舒了一口氣“哪怕有一線希望,我們也不會輕言放棄。” 自開診以來,馬延全帶領ICU團隊已經成功救治重度顱腦損傷、急性心肌梗塞、呼吸衰竭、一氧化碳中毒等各種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達75%以上,為患者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與普通病房不同,ICU是24小時無陪護病房,進入這里的病人,大多都處于半昏迷和昏迷狀態,家屬不能陪在身邊,患者的吃喝拉撒、洗澡穿衣、翻身按摩、喂飯吃藥等一切臟活累活都需要醫護人員來做。此時,對患者來說,他們的心靈是異常孤獨的,ICU的醫護人員除了隨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狀況外,還要給予病人親人般關愛,幫他們度過身體和心靈最困難的時期。 一次查房時,馬延全看到一名肺部感染的患者肚子腫脹得特別厲害,表情十分痛苦,他立即下醫囑增加開塞露、酚酞片等導瀉藥物,并親自上手不停地為患者揉按肚子,但患者仍無法排便。于是,馬延全戴上手套,用手一點點地為患者導便,隨后又用藥物灌注,患者終于順利排便。因為氣管切開,患者流著淚咿咿呀呀地叫,馬延全知道,他是在表達感謝! 如果論工作臟,那莫過于接屎接尿、吸痰擦身;如果論工作累,那莫過于日不能暇、夜不能寐;如果論工作責任大,那莫過于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而集這些特質于一身的正是ICU的醫護人員。
2012年8月,一名年僅21歲的男孩,因車禍造成顱內多處挫傷、出血,生命體征嚴重紊亂,送到ICU時已形成腦疝命懸一線。馬延全帶領同事們全力搶救,脫水、止血、腦保護、腦脊液置換、機械通氣、腸內腸外營養支持、防治并發癥……全套救治手段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及時穩定住了男孩的生命體征。
為了能把這個年輕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馬延全守在病床旁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第21天,男孩終于有了反應,一個半月后,男孩的神志終于清醒了,當他微弱地叫了一聲“媽媽”時,男孩的母親“噗通”一聲跪在了馬延全的面前,感激地說:“你們救了孩子的命,更救了我們一家人。 在與“死神”抗爭的過程中,有責任也有壓力,有希望也有風險。 2012年11月,一名72歲女性患者,因心衰、肺部感染被上級醫院宣判了“死刑”,轉送回遼河油田總醫院準備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然而經過仔細查體后,馬延全發現,老人胸腔大量積液合并心衰才是危及生命的病因。 于是他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耐心講解病情和治療方案。最終馬延全帶著希望和壓力,冒著失敗甚至是成為被告的風險,為患者進行了雙側胸腔引流、氣管切開,給予強心利尿劑。經過一系列精密的診治和細心周到的護理,一周后,老人逐漸清醒了,思維完全正常了。家屬感激地說:“被宣布死亡的患者你們居然能救活,水平太高了!”馬延全也長舒了一口氣“哪怕有一線希望,我們也不會輕言放棄! 自開診以來,馬延全帶領ICU團隊已經成功救治重度顱腦損傷、急性心肌梗塞、呼吸衰竭、一氧化碳中毒等各種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達75%以上,為患者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與普通病房不同,ICU是24小時無陪護病房,進入這里的病人,大多都處于半昏迷和昏迷狀態,家屬不能陪在身邊,患者的吃喝拉撒、洗澡穿衣、翻身按摩、喂飯吃藥等一切臟活累活都需要醫護人員來做。此時,對患者來說,他們的心靈是異常孤獨的,ICU的醫護人員除了隨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狀況外,還要給予病人親人般關愛,幫他們度過身體和心靈最困難的時期。 一次查房時,馬延全看到一名肺部感染的患者肚子腫脹得特別厲害,表情十分痛苦,他立即下醫囑增加開塞露、酚酞片等導瀉藥物,并親自上手不停地為患者揉按肚子,但患者仍無法排便。于是,馬延全戴上手套,用手一點點地為患者導便,隨后又用藥物灌注,患者終于順利排便。因為氣管切開,患者流著淚咿咿呀呀地叫,馬延全知道,他是在表達感謝。 如果論工作臟,那莫過于接屎接尿、吸痰擦身;如果論工作累,那莫過于日不能暇、夜不能寐;如果論工作責任大,那莫過于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而集這些特質于一身的正是ICU的醫護人員。
2014年夏天,ICU收住了一名肝臟破裂術后的男性患者。他的血壓持續偏低,合并創傷性濕肺,需要大量地補液抗感染及機械通氣治療,但患者長期吸毒酗酒、離異多年,沒有一個親人到醫院探望,更沒有人為他交付治療費。病情急迫,又聯系不到家屬,馬延全向院領導請示,由醫院墊付了治療費用。雖然患者的生命保住了,但后續的治療費用怎么辦?馬延全向公安部門求助,在民警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患者的家屬?墒羌覍俚膽B度十分冷漠,見面后的第一句話就是“錢都讓他吸毒花光了,我們沒錢,放棄治療。”當天的談話沒有任何效果,家屬一分錢也沒交。但是,馬延全毫不放棄,每天都不厭其煩地給患者家屬打電話,和她交流病情,給她講患者的生存欲望,講每天康復的點滴,經過10多天的思想工作,家屬終于交了住院費。患者痊愈出院時,拉著馬延全的手痛哭失聲,他哽咽地說:“馬主任,你放心,我一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一定戒掉毒品,好好工作,善待家人。”馬延全用愛心和耐心凈化了一個心靈,成全了一個家庭。 用行動詮釋真情,用雙肩擔當責任,馬延全每天奔波于病人之間,從生死攸關的搶救到病人的生活護理、心理護理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馬延全說:“再精湛的技術也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再優秀的醫生也不可能治愈所有的患者。但在他們經歷痛苦的時候,一個堅定的微笑、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能緩解患者心靈上的恐懼與痛苦,讓他們活得有質量,走得有尊嚴!這是我們ICU矢志不渝的追求。”
選擇了醫生職業就選擇奉獻。作為科室主任,馬延全多年沒有休假,常常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參加工作20多年,對重癥患者,他每天都要多次巡查,而對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他卻幾乎沒有接送過;對危重病人,他經常徹夜守護觀察,而對親生父母,他卻很少能守在身邊盡孝。
馬延全說,ICU里休克、心衰、腎衰的患者很多,每個患者都有很多儀器和導管需要管理,1個患者相當于其他科室10個患者的工作量。ICU剛開診的那段時間,馬延全一個多月沒有回家,每天不停地奔波在病人之間,像一只不斷旋轉的陀螺,根本無暇顧及病人之外的事情,餓了就在病房吃一口,困極了就在桌邊趴一會兒,每天只能睡上3、4個小時,一個月下來整整瘦了11斤。女兒剛剛參加完高考時,馬延全原本答應帶她外出游玩,可是面對ICU如此繁重的工作,馬延全只好敷衍著一周一周往后拖。最后,不僅女兒旅游的計劃泡湯了,就連女兒新生報到也沒有來得及去送。
2014年4月9日下午,馬延全和同事正在全力搶救一名腦出血患者,護士匆匆跑過來說:“馬主任,嫂子打電話說你父親突發心梗,120救護車現在正往回趕,讓你趕緊到樓下接應。”馬延全聽了心里咯噔一下,作為醫生,他太清楚心梗的危險了。一面是生命垂危的患者,一面是生死未卜的父親,他的內心十分痛苦,難以抉擇?粗〈采衔T诘┫Φ牟∪耍е篮菹滦膶ψo士說:“告訴你嫂子,我在搶救病人,現在沒有時間,讓她趕緊到循環內科!本o接著,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搶救中。由于患者病情反復變化,直到晚上6點才逐漸平穩。叮囑同事做好監護后,他才急匆匆地趕往父親的病房。
“每年元旦,我都會問一個相同的問題,大家新的一年都有什么愿望。有人說,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夠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天,讓緊張的神經徹底地放松一下;有人說,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夠每天接兒子放學,給他做香甜可口的飯菜;還有人說,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多陪父母呆一會……這些普普通通的愿望,對于我們ICU的醫護人員來說卻成了奢望。”說到這里,馬延全不禁流下了眼淚。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馬延全的座右銘。當看到一個個病危的患者能從ICU平安地轉出,馬延全就感到由衷地高興,他說:“看到他們康復,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